为深化产教融合,助力学生了解集成电路行业前沿动态与职业发展方向,6月26日,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类专业60余名学生赴成电国芯重庆基地开展主题见习活动。通过实地参观、技术讲解与互动交流,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了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魅力,为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注入新思考。

实地探“芯”:前沿应用点燃专业热情
上午9时,在成电国芯老师的引导下,同学们走进基地展厅与研发实验室,近距离接触集成电路在智能设备、机器人、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。“这是国产自主研发的高可靠性芯片,已应用于工业无人机的飞控系统,能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精准数据传输。”技术工程师指着一台正在演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介绍道。现场,搭载国产芯片的服务机器人完成了语音交互、路径规划等任务,无人机模拟的“智能物流配送”场景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集成电路对智能硬件的核心支撑作用。
“以前学的是课本上的芯片原理,今天看到它们‘活’在机器人、无人机里,才真正理解‘芯片是工业粮食’的含义。”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王浩宇在参观后坦言,实地体验让他对专业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。




导师领航:就业与学业规划“干货”满满
随后,成电国芯技术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“集成电路行业就业与学习规划”专题讲座。讲座中,专家结合行业数据,分析了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需求趋势——“随着‘中国芯’战略推进,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等环节的技术人才缺口持续扩大,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将成为行业‘香饽饽’”。
针对“如何规划大学学习”的核心问题,技术专家以自身成长经历为引,给出具体建议:“大一打牢数学、物理和电路基础,大二主动参与实验室项目或学科竞赛,大三结合兴趣选择芯片设计、测试等细分方向深入钻研,大四通过实习积累工程经验。”互动环节,同学们围绕“考研与就业如何平衡”“行业证书的重要性”等问题积极提问,专家一一解答,现场气氛热烈。


双向赋能:产教融合共促人才培养
“此次见习是学校深化‘产学研用’协同育人的一次实践。”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带队教师表示,通过与成电国芯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,学生能更直观地对接产业需求,学校也能根据企业反馈优化课程设置,培养更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。
成电国芯相关负责人则表示,基地将持续开放资源,通过“企业导师进课堂”“学生实习实训”等形式,搭建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桥梁,为集成电路产业输送更多“懂技术、会应用”的青年力量。
见习结束时,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,更明确了学习方向。“未来我会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争取成为一名能为‘中国芯’发展贡献力量的技术人才。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李雨桐的话,道出了在场学子的共同心声。